2025/01/13
2025/01/13
撰文/Cecilia 圖片提供/王繼維
旗山香蕉王國
Helf-Farmer, Helf-Rocker
返鄉青年王繼維,同時身兼蕉農、社區小旅行導覽與搖滾樂手等多重角色,不但以旗山香蕉為農村注入青春活力,也為半農半X的生活創造更多想像空間。
土生土長的高雄旗山人,年紀輕輕便毅然返鄉投入旗山香蕉產業。除了創立台青蕉香蕉創意工坊推廣香蕉全利用,還成立台青蕉樂團,用搖滾樂串連起種香蕉、走讀旅行等,積極透過創意點子提倡青年入鄉的各種可能性。
對多數人來說,20多歲正是衝刺事業的年紀,而王繼維則是高喊著青春回鄉,深耕故鄉高雄旗山的他,邊賣香蕉邊鼓勵所有人,生活就從一半農村一半事業的「半農半X」模式開始。
台青蕉樂團結合農村產業與音樂,透過歌曲傳達對土地的關懷。
王繼維在教改先鋒父親王中義的影響下,有著和一般孩子不大相同的童年,包括「社區改造」等思維早已植入血液裡,只是當年社造觀念尚未普遍、地方民眾缺乏集體意識,看著父親一路走得辛苦,促使他勾勒出地方認同感的新樣貌:「若能在農村裡開創出一個有未來的產業,才有可能留得住人。」於是他決定返鄉,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農村。
早年香蕉在台灣曾經被視為黃金,極盛時期每年外銷日本高達近40萬噸。然而1990年代因菲律賓香蕉強勢進入日本市場,導致台灣香蕉逐漸失去優勢,甚至於2008年香蕉外銷市場跌破1萬噸,變成了夕陽產業。而這一年,還在讀研究所的王繼維創立「台青蕉樂團」,以「台灣青年熱愛香蕉」的精神,用熱愛的搖滾樂唱出台灣香蕉特色,同時回到旗山老家賣香蕉。即便家鄉長輩認為他好不容易讀到碩士,卻執意回鄉賣香蕉太可惜,但是他知道如果不在農村裡種下青春、種下創意,再也留不住任何人,故鄉將就此老去。
為此,王繼維決定用年輕人的方式賣香蕉,開始在家門口擺起桌子,用最簡單的烘焙機烤出一塊塊香蕉蛋糕。年輕、有創意的行銷模式,加上邊玩搖滾樂邊賣香蕉,在打響「台青蕉」名號的同時,他為了改善產業結構困境,也走入農田當蕉農,以友善環境的永續方式耕作,期望進一步將新觀念帶到小鎮。
王繼維為了改善產業結構困境,決定走入農田當蕉農,並以友善環境的永續方式耕作。
除了以創意行銷香蕉、改革蕉農栽植方式,王繼維認為抗爭是一種社會對話,因此親身參與旗山相關抗爭運動,也深知「音樂」是他溫柔的武器。自2010年起,台青蕉便透過每年舉辦「搖旗吶喊音樂節」,在台上唱出自身的理念,並邀請海外獨立樂團共同參與,如今已是旗山每年的地方盛事。喜愛書寫的他還透過文字倡議的形式投稿評論媒體,藉此開創青年社區改造與地方創生的無限可能,正如他所提出的「半農半X理想生活」,鼓勵對農村有興趣的青年無需放棄原本生活,只要撥出一半時間進鄉村,一半農村、一半自己的行動,就能發掘另一種生活樣貌。
看著站在農田土地上,一手拿著香蕉、一手彈著吉他的王繼維,就是實踐半農半X的最佳例證。他不斷激發創意,實踐「香蕉全利用」的各種可能,至今為止已嘗試運用香蕉葉做成葉鞘盤、香蕉乳汁染布的乳汁染、香蕉絲製成植纖袋,還有香蕉乾、香蕉花茶等,從食用到實用均能看到努力的成果。台青蕉樂團更經由《緣投的水果他不太甜》歌詞:「緣投的水果他袂介甜,舊北仔香蕉是台灣味,二年仔旺來吃了真幼膩,在叢紅ê檨仔,他卡有氣味。」將產業揉進音樂,唱出對台灣水果的知識與希望。
新研發的香蕉葉鞘盤,讓香蕉全利用的可能性再往前跨出一大步。
為實踐「香蕉全利用」的概念,陸續研發出蕉纖袋、香蕉花茶、香蕉果乾、香蕉脆片等創意產品。
位於旗山老街上,王繼維開設了「台青蕉香蕉創意工坊」,不僅以香蕉蛋糕成功吸引民眾對香蕉的關注,研發出像是香蕉飲品、香蕉冰、果乾等延伸商品,這裡更是深入瞭解「舊北蕉」的最佳去處。
同時還能透過他們推出的「社區小旅行」系列遊程,參加旗山山城文化導覽,體驗騎著鐵馬穿梭社區小巷、遊逛農村蜿蜒水圳等;若是參加鄉野體驗遊程,甚至能實際走進蕉園,看到都市難得一見的香蕉樹。位於旗山南邊溪洲庄頭的「感作Touching Job」民宿,則是一處移居共創空間,王繼維希望透過留宿、甚至長時間的微住,讓人深刻地感受旗山地方的生活脈絡與紋理,進而觸動移居鄉村的念頭。
除了日常採收外,王繼維也開放香蕉園做為小旅行遊程的農事體驗。
採收時總是沾滿衣服的香蕉乳汁,如今王繼維將它轉譯運用於香蕉染布體驗。
「台青蕉香蕉創意工坊」推出的旗山小旅行文化導覽,引領遊客深入感受過往的小鎮繁華風情。
本雜誌為玉山銀行製作。版權所有,未經玉山銀行同意不得任意轉載或使用。
This magazine is published by E.SUN Bank. All rights are reserved. Reproduction without E.SUN Bank's permiss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