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05/17
2024/05/16
撰文、攝影/Cecilia
來宜蘭迺菜市場
Walking into the Traditional Market
因著愈在地愈國際的初衷,人稱「少年阿公」的宜蘭囡仔方子維,決心從菜市場出發,帶領遊客從菜攤認識當季蔬果,與每個攤位老闆互動,還有品嚐在地滋味,漫步走讀家鄉的美好風景。
「音樂米創意產銷企業社」創辦人方子維,有感於年輕人與阿公的農村之間距離愈來愈遠,自稱「少年阿公」並成立社群,發起「來宜蘭迺菜市場」導覽活動,希望藉此能夠拉近年輕一輩與菜市場、田野間的距離,對他而言,唯有親自觸摸土地、踩踏泥土,才能真正知道風土。
清晨時分,宜蘭南、北館菜市場人聲鼎沸,在機車與行人來來往往的街巷裡,還有一群年輕人正聽著導覽穿梭其間,帶路人是戴著黑框眼鏡的少年郎,但所有人都叫他「少年阿公」。
夏天時,方子維全身的標配包括頭戴宮廟帽、脖子披宮廟黃毛巾、身上穿著阿公的透氣竹紗衫、印有荷蘭國旗的黃拖鞋以及捲褲管的西裝褲。冬天雖然穿上外套,但手上拿著永遠不變的「台灣LV茄芷袋」,愛宜蘭、推廣宜蘭的熱情更是從未變過。
方子維自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畢業後,曾進入公司就職工作,也曾到澳洲、日本打工數年,最後還是回到家鄉宜蘭,站在從小長大的市場裡,他開始思索如何能為家鄉盡一點力。於是在2018年,他以「少年阿公」稱號發起「來宜蘭迺菜市場」導覽活動,將南、北館市場(舊時稱第一市場)規劃成散步路線,為年輕人「輸入」菜市場。
跟著少年阿公走入南、北館市場展開探險,只見他蹲在蔬菜攤邊幫忙菜攤阿姨將客人買的菜裝袋,還邊解說季節時令。透過他的講解與詼諧風趣的互動,傳統菜市場每一攤的故事與歷史瞬間活了起來,「知道怎麼分辨小農與批發攤販嗎?小農擺攤通常就在路邊鋪一小塊布、坐小板凳。他們的產量少,但永遠是最『到時』的新鮮蔬果。」
如何分辨市場內的小農攤販?導覽行程中就會說明。
繼續往市場內走,「古早味紅龜粿、草仔粿」由第三代兄弟傳承父母製粿方式,除了留住傳統味道之外,老闆吳春林也不時會採收當季蔬菜(如早春的艾草)現賣。接著,方子維帶著大家停在「原味香腊味店」前,一排排切好裝盒的臘味、一隻隻燻滷雞鴨陳列得美極了,才走到攤前老闆娘已快刀切下宜蘭著名的膽肝遞上,要大家先嚐一口道地宜蘭味。方子維表示,市場裡每攤都各有巧妙滋味,也都是他從小吃到大的家鄉味。
另一頭,同為超人氣美食的「巧珍香」港式油飯,方子維稱之為被油飯耽誤的男模、也是全市場最帥的老闆,招呼客人的同時,手卻沒停過地攪拌木桶內的油飯,讓傳承自阿嬤手中的古早味,始終香而不膩、滋味絕佳。
以火車站前的幾米廣場為起點開始認識宜蘭。
「市場分為南、北館。南館以新鮮蔬果為主,北館則以南北雜貨和婚喪用品居多。這裡不但是宜蘭最大的,更是歷史最悠久的市場。」方子維繼續帶路鑽出南館市場,走入隔一條街的北館市場,喧囂的氣氛隨即一變。北館市場以商店街的形式為主,復古的黃色招牌整齊排列,在老百貨公司買得到明星花露水、雪芙蘭等復古潮牌,還有老布莊、小學生制服、上班西裝等應有盡有,因此能滿足宜蘭人一生婚喪喜慶的所有需求。
走到轉角的「大明青草店」,一整排的藥草櫃因長年使用而摸得發亮,老闆娘一一解釋各種草藥的用途與來源,手上包藥草的敏捷動作也是沒停過。另一邊已經營百年的「公平號」第三代傳人春捲伯王志謙,則是熟稔地將麵團抹上圓形煎台,一片一片地製作出春捲皮,轉眼就是一甲子,同時更是許多宜蘭商家的供應來源。
在方子維設計的遊程裡,聽導覽之外也可以實際體驗,例如讓遊客親自用春捲皮包入在地的滋味、最後再加上香菜,做成宜蘭特有的花生捲冰淇淋,方子維說:「連原本覺得奇怪的外國人吃過後都愛上了!」
若能提前預約,方子維也推薦搭乘免費的幾米公車。
與方子維一起到宜蘭迺菜市場,既能獲得在地食材知識,經由他的「攪動」,也使得市場攤商能與遊客更熱絡互動。「我不希望菜市場就這樣沒落,老一輩攤販亦不想只是日復一日地工作。透過導覽有秩序地擾動地方,市場攤商能逐漸活潑起來。如此新鮮、有活力的節奏,處處反應台灣生命力的市場,應該要被全世界看到。」
少年阿公邊走邊解說每個攤位的歷史、這個季節才有的果菜、獨特的煙燻滋味、市場內的二代甚至四代接班故事,偶爾還穿插自己年輕時在市場打滾的幽默笑話,甚至讓參加過市場導覽的外國遊客盛讚:「比逛紐約博物館還要好玩深刻!」方子維希望從融入在地的市場做為出發點,讓故鄉的好物產、好風土、好滋味都能不斷傳送出去。
北館市場內的店舖包辦了宜蘭人一生大小事。
本雜誌為玉山銀行製作。版權所有,未經玉山銀行同意不得任意轉載或使用。
This magazine is published by E.SUN Bank. All rights are reserved. Reproduction without E.SUN Bank's permission is strictly prohibit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