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,敘說竹筍加工相關的在地竹知識及探討竹資源的發展及應用。台灣古坑是世界第一張加工竹筍的執照的國家,早期曾是很重要的農業經濟產業,後來竹筍加工產業轉移到中國,導致在地竹加工的產業沒落。希望藉由這個故事協助將道地的先人智慧及在地經驗的傳承,或許也可以幫助竹資源的利用及產業的復甦,宣導國人重視竹資源的管理及再利用的重要性。
鼓勵關注海洋生態及海龜保育的台灣青年創作社會重要議題的故事,推廣到更多元的組群,作為未來宣導海洋生態的閱讀素材,以達到全民共同守護海洋生態的目的。這次的創作以澎湖的海域及地景為創作意象,協助大眾理解先人的智慧如何透過自然的潮汐及自然生態,與大自然共生的模式,藉此呼籲大家重視海洋文化資源的維護,希望未來的世代,能夠以自然資源的永續性作為人類開發的重要目標。
這個台語的圖畫書,作者藉由台語俗諺及寫實的故事趣味情節,讓讀者感受台語文的韻味及故事隱喻,這是一本老少咸宜且充滿泥土味的鄉土文學作品,適合三代同堂親子共讀的繪本。
這是一個發生在雲林故事館的真實故事,揭開過往虎尾郡守官邸的神秘的面紗,不僅記錄著過去住戶和這棟老房子的生活記憶,同時也讓讀者有機會了解及具體連結時代的變遷,以及歷史建築保存活化的意義。這個故事讓我們了解,沒有過去的保存,就沒有現在的活化及未來的文化發展。
作者的敘述早期台灣人溫文含蓄的情感表達,上一代人們沒有說出來的思念,每年寄送一箱柚子給故人的不成文規定,成了親子及祖孫之間的神秘故事,在許多長輩的眼中這份沒有說出口的愛,就是當年時代的溫存。這個故事相對之下,和現今的人們開放及情感抒發方式,有著明顯的對比。因此再版這本故事,成為年長讀者及聽者深切的期待。
歷年來雲林故事人在雲林跟著故事去旅行,也帶著故事走讀台灣世界,出版走讀的故事,主要的目的在於記錄台灣故事文化輸出的足跡,以及分享故事的影響力。藉由圖文故事分享走讀馬來西亞所體驗及感受到的文化差異及見聞,增廣一般讀者的視野及對馬來西亞多元文化的具體想像,進而窺見台灣與馬來西亞華人文化之間的關係。這本書不但記錄當下的見聞,也整理國際文化交流的意義與故事無國界的價值,透過圖文作者的細微觀察,故事帶領讀者一起想像,也應證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信念。